这个海外营销模式或成品牌“战场”
当品牌化成为跨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,当品牌成为一种行业基调,当品牌卖家成为一个产品优质与否的判断标准,怎么打造品牌、如何突破当前流量渠道变现难题,成为卖家们绞尽脑汁的问题。
而网红带货这一新风潮,则让不少卖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。比起国内市场,海外市场的网红带货未到白热化的地步,甚至仍在孵化阶段,对于卖家来说有较大的空间。
UV暴涨6倍、GMV暴涨10倍、订单量暴增80倍……都是这一形式给商家带来的巨大反馈,但更重要的是,怎么做?
海外网红营销成为品牌重要“战场”
网红营销在国内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,无论种草平台、购物平台、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KOL带货的身影。比起大牌明星,部分KOL的带货能力不仅更强、价格还更便宜、更能下沉到市场的各个群体当中。如此高效益的带货方式,逐渐被品牌商家所采用,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“战场”,并由此风靡。
而向来模仿和学习能力超强的中国卖家,自然不会错过任何能够提高自身效益的渠道和手段,网红营销这一带货形式在海外传播开来。得益于其高投入产出比的效益,品牌商家在该营销模式上的花费也越来越多。据彭博社调查,每1美元的KOL营销投入成本,即可获得高达6.5美元的回报,而品牌每月用于KOL营销的费用超过2.55亿美元。第三方机构Influencer MarketingHub预测,到2022年,网红营销将有望成为一个价值150亿美元的行业,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。
尽管如此,现阶段对于海外市场来说,网红营销的带货模式仍未进入白热化。有行业人士指出,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形态和国内完全不同,他们更倾向于能够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;理性地通过不同渠道搜索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内容;更看重品牌价值观和品牌理念;重视品牌给予用户的陪伴体验感。但目前,能够完全做到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商家并不多,对应的海外网红营销体系并不是非常成熟,主要原因有几点:
1、 国内外文化差异较大,虽然网红营销的模式方法可借鉴,但国内的内容生态无法完全复制到国外,国内大多数MCN机构对于跨境行业的了解并不透彻;
2、 如第1点所提,由于MCN机构的不全面,造成对应的外籍主播人才培养短缺,不能很好地匹配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;
3、 从第2点延伸,由于国内的KOL不能很好地匹配海外消费者,商家不得不从海外寻找网红KOL,但是这又面临着沟通难、周期长、成本高、配合度低等问题,对于商家而言反而容易弄巧成拙。
网红带货模式红利尚在,TikTok这匹黑马潜力无限
或许是自然流量出现了瓶颈,又或是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商机和商家的需求,跨境电商平台则作为一道桥梁,开始帮助卖家铺设海外网红营销的路径,这当中不乏短视频、直播等各种形式。目前,亚马逊、速卖通、Shopee、Lazada等跨境电商平台均已踏上了网红营销的带货浪潮。而早期通过这些平台做网红带货的卖家也已经“吃”到了一波红利。但由于海外市场潜力还在,这波红利远未结束……
一般来说,海外网红KOL带货主要阵地主要分布于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、TikTok等社交媒体渠道。这几种渠道里面,Facebook更侧重于发帖、评论交流属性;Instagram相当于国内某种草平台,通常以“ins story”的营销模式为主;YouTube的主要模式是以定制视频、开箱视频、测评、插入视频为主;而TikTok则是以短视频内容为重点。
相比起前三者社交媒体渠道,TikTok像是一匹黑马窜出围栏,走向国际。而它所辐射的范围和整个生态内容,比起前三者仍处于较早期的蓝海阶段,对商家来说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。相关数据显示,作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,TikTok的发展十分迅猛。截至2020年底,其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9亿,覆盖全球超过150个国家与地区,支持超过35种语言。另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,TikTok 2021年 5月的下载量即超过了8000万。
从网红带货模式上来看,TikTok网红营销通过创作优质短视频,软性融入品牌/产品广告信息,在视频内容、评论区、私信中将用户引流至外部链接,并且还可以让网红在有效期内,用其TikTok个人账号主页Bio放置商家的产品/店铺链接,实现商品的转化。
相比其他的社交媒体渠道网红营销模式,TikTok的带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:
1、 由于海外市场的TikTok仍处于发展的蓝海阶段,因此它的门槛和成本相对来说更低一些;
2、 基于平台的创新内容和发展速度,目前该平台的播放量较为客观,粉丝粘度性高;
3、 更重要的是,不同于其他平台,TikTok有其自身独特的算法,网红带货除了送到本身的私域流量,还会进入更大的流量池内,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。
成交金额增长3099.85%,这是什么“神仙”计划?